當前位置>區(縣)域經濟規劃 > > 正文
北京中經縱橫經濟研究院
為您提供區(縣)域經濟發展規劃的咨詢服務工作
北京中經縱橫經濟研究院(現更名為:北京中經縱橫信息咨詢中心)聯合國家科研機構以及發改委甲級資質工程咨詢單位為企業提供可行性報告,商業計劃書,項目建議書,項目申請,資金申請,立項報告,穩評報告,節能報告,特色小鎮,產業規劃,PPP項目,實施方案,市場調研,企業融資,IPO上市,美麗鄉村項目咨詢服務工作。具體聯系辦法如下:
北京總部:
單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國宏大廈(國家發改委宏觀院)B座23層
咨詢電話:010-65067990 65067996
圖文傳真:010-65066990
聯 系 人:李春風 孫薇
單位信箱:vip@21#
全國統一咨詢電話:400 8790 365
:400 8099 707
相關甲級資質(樣本):

山東省辦事處:
地址:山東濟南市泉城路天業國際大廈10層
全國統一咨詢電話:400 8790 365
:400 8099 707
浙江省辦事處:
地址:浙江杭州市江干區新塘路19號采荷嘉業1號辦公樓3層
全國統一咨詢電話:400 8790 365
:400 8099 707
江蘇省辦事處:
地址:江蘇省南京市建鄴區江東中路186號宏普捷座20層
全國統一咨詢電話:400 8790 365
:400 8099 707
遼寧省辦事處:
地址:遼寧沈陽市和平區三好街55號信息產業大廈A座12層
全國統一咨詢電話:400 8790 365
:400 8099 707
安徽省辦事處: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臨泉東路1號井中集團西三樓
全國統一咨詢電話:400 8790 365
:400 8099 707
陜西省辦事處:
地址:陜西西安市北大街凱愛大廈B座8層
全國統一咨詢電話:400 8790 365
:400 8099 707
上海市辦事處:
地址:上海市徐匯區中山西路2025號永升大廈15層
全國統一咨詢電話:400 8790 365
:400 8099 707
江西省辦事處:
地址:江西南昌市東湖區八一大道357號財富廣場
全國統一咨詢電話:400 8790 365
:400 8099 707
湖南省辦事處:
地址:湖南長沙市芙蓉區五一東路235號湘域中央商務大廈12層
全國統一咨詢電話:400 8790 365
:400 8099 707
山西省辦事處:
地址:山西太原市小店區平陽路1號金茂國際B座
全國統一咨詢電話:400 8790 365
:400 8099 707
區(縣)域經濟發展規劃
區域經濟規劃,是指在特定的區域空間范圍內,對未來經濟建設的總體部署。
區域經濟規劃是經濟、社會、科技和環境的空間統一形式,是區域經濟發展戰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在地域空間上的落實和體現。一個完備合理的區域經濟發展規劃應包括在充分的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先期的區域經濟發展戰略思路的確定,并以此為指導進行區域經濟發展規劃的全面系統地分析、制定、評價與落實。 它是統籌區域經濟發展的基礎。
區域經濟規劃的內容
區域經濟規劃的內容是十分豐富而廣泛的。根據國家有關部門的規定,一般包括以下內容:自然條件和國土資源的綜合評價;社會、經濟現狀分析和遠景預測;國土開發整治的目標和任務;自然資源開發的規模、布局和步驟;城市布局以及交通、通訊、動力和水電等基礎設施的安排;國土整治和環境保護;綜合開發的重點區域;宏觀經濟效益估價;實施對策和措施等。
1、區域經濟發展目標
長期以來,由于人們對區域經濟的發展在認識上不盡一致,因而在區域經濟發展目標和目標體系設置上存在著較大的分歧。歸納起來,主要有兩種看法,一是傳統的發展觀,認為經濟發展就是經濟增長,區域經濟發展目標就是經濟增長;二是現代的科學發展觀,認為發展應以社會和人為主體,社會進步是發展的目標,經濟增長只是一種手段。較多的人同意后一種看法,認為區域經濟發展的目標應體現以人的發展為主體,經濟增長為中心,社會進步為方向;同時,應體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三者的統一。
區域經濟規劃的總目標是通過目標體系來體現的。它主要包括三個目標,即經濟增長方面的目標、社會進步方面的目標和生態環境改善方面的目標。這些目標之間,既存在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一面,也存在相互矛盾和制約的一面。比如,經濟增長目標和就業目標之間就存在一定的矛盾。為了求得經濟的高速增長,一般做法是推進工業化的進程,優先發展重工業。而重工業是資金密集型工業,要提高投資利用率,就限制了勞動就業的增加。再如,經濟增長與生態環境之間,如果注意到了二者協調發展,經濟增長就有利于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改善;如果忽視了生態環境,只顧經濟的高速增長,生態環境就會遭到破壞,環境質量就會不斷下降。
2、主導產業的選擇
一個區域主導產業的選擇,關系到區域經濟優勢的發揮、產業結構的形成,以及區域在全國勞動地域分工格局所處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因此,主導產業的選擇是區域經濟規劃內容的中心環節。在選擇主導產業時,應看其職能是否起到了雙重作用。一方面,它應是區域產業結構的中心,能起到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作用;另一方面,它應在全國區域分工中占有優勢,具有區際意義,能起到強化區際分工與合作的作用,而不應把制約區域經濟發展的薄弱環節,即所謂的“瓶頸”產業作為主導產業加以選擇,更不能把在產業結構中所占比重小的產業作為主導產業加以選擇。區域主導產業一定是具有區域特色的產業,能發揮區域優勢,能在區際貿易中取得比較利益的產業。具體來說,其產業的產品收入需求彈性要大,市場前景要好;經濟效益要高,市場占有率要大;產業關聯性要強,連續效應要好;對區域經濟增長的作用率要高,在產業中波及效果要大。通過量化指標對這些方面綜合分析,然后再確定主導產業,就會更準確。
3、產業結構的配置
主導產業一經確定之后,就要對產業結構進行優化配置,這也是區域經濟規劃的重要內容。區域結構是若干個產業的結合,它涉及產業的分類、產業結構合理化標志以及如何配置等問題。因此,在制定區域經濟規劃時,必須注意如下問題:⑴對本區域產業結構的現狀、特點、問題產業的原因進行綜合評價分析;⑵對影響和決定本區域產業結構配置的因素進行具體分析,除了經濟因素外,社會的、環境的、政策的因素都包括哪些;⑶產業之間的聯系及產業結構的優化組合,主導產業的合理規模,主導產業與其它產業以及其它產業之間的比例關系和時序上的銜接與協調;⑷產業結構的高度化要與本區域所處的經濟發展階段相適應,不能不顧條件地追求高指標。要把重點放在生產要素在各產業間的優化組合上,通過優化配置提高產業結構的效益;⑸不能把主導產業絕對化,而要注意優勢產業系列的培植,以增強產業結構伴隨時間和條件的變化所必須具有的適應能力。
4、區域空間布局
區域產業結構的布局是把生產要素按部門配置,并把它們組合起來,部門之間按一定比例協調發展。而區域空間布局是把生產要素按地域空間配置,并把它們組合起來,地區間按比例協調發展。區域空間布局主要是通過生產力的布局,來協調區域內各地區之間的發展關系,以促進區域生產力的發展和經濟效益的提高。為此,在安排區域空間布局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⑴要明確區域空間布局框架。在規劃期內開發建設的區域方向、重點等基本輪廓應該確定,以便作為項目選點和生產分布的宏觀依據。⑵在區域空間投資上,采取非均衡協調發展模式。要正確處理投資重點地區與非投資重點地區的關系,既要從總體上把握投資效果,又不使區域內各地之間的差距越拉越大。⑶從區域全局上對主導企業和相關企業的區位選擇、各建設項目的規模配套和建設時序進行協調安排。對共同基礎設施和公用設施以及有利的環境,工業企業或工業集團,可采用成組布局或綜合布局形式。⑷區域城鎮體系建設布局,要按照發達地區和不發達地區的多層次的生產力水平,進行不同層次和等級的城鎮體系建設布局,使城鎮體系的規模結構、職能結構和地域結構與之相適應,更好的發揮城鎮體系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區域經濟規劃的原則
要科學合理地進行區域經濟規劃,必須遵守相應的原則。具體表現在以下各方面:
1、堅持社會勞動地域分工的原則
社會勞動地域分工決定著區域經濟發展的方向,體現著區域經濟發展的本質。區際之間比較優勢的客觀存在是勞動地域分工的基礎。各區域在發揮比較優勢的基礎上建立主導專業化部門,并以此為中心形成合理的產業結構和地域空間結構,是區際經濟之間分工與合作的前提條件。而區域的比較優勢的確定、主導產業的選擇,以及產業結構和地域空間結構的配置,正是區域經濟規劃的基礎內容。因此,可以認為區域開發規劃的根本目的在于促進地域分工的發展,即通過科學的規劃,使區域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形成建立在優勢資源基礎上的專業化部門與綜合部門相結合的合理的產業結構體系,使區域內城鄉之間,各經濟區之間有效地分工與協作,并通過區際分工建立與相關地區合理的分工與協作關系,促進區域發展。
從以上社會勞動地域經濟規劃關系不難看出,堅持區域分工的原則,有利于明確區域經濟規劃的方向和重點,在全國區域分工體系中進一步發揮優勢,在區際貿易和競爭中獲得比較利益。同時,通過區域經濟規劃,區域優勢得到充分發揮。
2、堅持正確、全面的分析和認識區情特點的原則
離開區情分析制定區域經濟規劃是無的放矢,依據錯誤的區情分析制定的區域經濟規劃將導致規劃決策的失誤,使區域經濟發展步入歧途,甚至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因此,區情分析不僅是區域經濟規劃的主要內容,而且是區域經濟規劃的必要前提。區情分析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區域內生產要素、市場、社會人文、生態環境的分析;二是外部環境的分析。而正確認識區情需要做好兩方面的工作:一是要進行“區力”分析。包括自然資源、經濟資源、社會資源這三組要素綜合指數,然后加權平均求得。二是要確定區域經濟發展階段。確定區域經濟發展階段是個比較復雜的問題,因為它不僅要考慮到區域經濟發展過程的主要方面,而且還要考慮到各種因素的影響。為此,一些專家設想通過一組指標數值分別加權,據以判斷區域經濟發展程度,然后確定其所處的階段是屬于發育階段、成長階段,還是成熟階段。通過“區力”分析和區域經濟發展階段的確定,使得人們對區情有更深層次的認識,對區情特點把握得更準確、更實際,從而使制定出來的區域經濟規劃更有針對性、現實性、科學性和可行性。
3、堅持區域經濟增長與社會發展相結合的原則
區域經濟規劃是經濟發展規劃。經濟增長不等于經濟發展?,F代的經濟發展概念,既包括經濟增長,又包括社會進步。這是因為區域經濟發展的根本目的,不僅在于提高人們物質生活水平,而且在于提高人們的精神文化水平。區域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兩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新的發展觀認為,區域經濟增長并不意味著區域經濟發展。因為現實的經濟生活中,有的經濟增長是以人口膨脹、環境污染、資源破壞、社會秩序混亂為代價的。這種經濟增長不僅損害了當代人的利益,而且還損害了后代人的利益。為了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區域經濟規劃必須注意經濟、社會、環境、資源的協調發展和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的統一,堅持區域經濟增長與社會進步相結合的原則。
4、堅持速度與效益統一的原則
區域經濟發展是經濟增長速度與經濟效益的同步和統一,也是現代區域經濟規劃所要追求的重要目標。但是,長期以來,我國的區域經濟規劃受到傳統經濟體制和增長方式的影響,往往重數量,輕質量,重速度,輕效益。為了追求區域經濟增長速度,甚至以犧牲效益為代價,以致出現區域經濟的增長速度上去了,經濟效益反而下降了的反?,F象。當然,區域經濟發展的正常增長速度還是應該保持的,但這種增長速度只能建立在經濟效益的不斷改善和提高的基礎上。區域經濟規劃堅持速度與效益統一的原則,⑴就是在規劃的指導思想上,必須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由高投入、高消耗、高速度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到速度不那么高,效益比較好的集約型增長方式上來。集約型增長方式是速度、質量、效益三者的結合與統一;⑵就是優化區域經濟結構,把速度和效益的統一建立在優化區域經濟結構上,包括優化技術結構、產業結構、空間布局結構等。其中的關鍵是立足發揮本地優勢,選準主導專業化部門,以主導產業為核心,延伸和擴展產業鏈,優化配置產業結構,并以此提高區域經濟的整體素質,提高區域經濟的質量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