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投資熱點 >
遼寧:科技創新為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注入內生動力
發布時間 2019-06-12 10:02:05 來源:中經縱橫
破解科技與經濟“兩層皮”問題、啟動重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科技專項、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今年以來,遼寧科技創新工作直面科技成果轉化乃至經濟結構短板,以培育壯大新動能為重點,不斷激發創新驅動內生動力,科技創新發展正逐步成為拉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破解科技與經濟‘兩層皮’問題是遼寧科技工作的頭等大事,要用科技的‘長板’補經濟的‘短板’,把科技工作的著力點放在推動產業創新發展上。”遼寧省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王大南表示。
今年4月,沈陽化工大學與海城市謙源耐火材料有限公司簽訂了“40萬噸菱鎂礦輸送床閃速輕燒技術”開發合作協議。“該技術可以使菱鎂礦輕燒反應時間由數小時縮短為2秒左右,每噸產品煤耗降低100公斤,粉塵污染降低率達到95%以上。”項目技術負責人、沈陽化工大學校長許光文介紹,項目規劃于今年底建成,將進一步推動菱鎂產業實現綠色化、高端化、集約化發展。
堅持科技第一生產力、創新第一驅動力的思想,遼寧全力打通從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強的通道,圍繞培育壯大“新字號”,改造升級“老字號”和深度開發“原字號”,目前已凝練形成了以智能制造、新材料、潔凈能源為重點的產業振興主攻方向。
走進作為國家級重要創新平臺的沈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一大批納米材料、碳材料和大型鑄鍛件等原創科技成果映入眼簾。截至2018年底,中心共承擔各類研究項目421項,申請國家發明專利101項,先后與遼陽石化機械設計制造有限公司、遼寧三三工業有限公司等就軸承、石化裝備關鍵材料研制、重大科研儀器設備服務等達成合作,對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拉動和支撐作用。
今年以來,遼寧省科技廳還實施重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科技專項,提升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能力,擺脫產業發展受制于人的現實困境。圍繞先進裝備、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現代農業、節能環保等領域創新發展需求,凝練了30個重大科技攻關項目,面向國際前沿,依托骨干企業,攻克了一批制約行業和企業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
眾多高新技術企業借勢發展,緊抓“自主創新”這張王牌,一批高端裝備產品陸續研發成功、關鍵共性技術相繼攻克,解決了遼寧產業發展多年來的“卡脖子”難題,有效提高了裝備制造業整體水平。
2019年一季度,遼寧高新技術產品增加值710億元,同比增長19.5%;高新技術企業主營業務收入1968.5億元,同比增長13.8%;技術合同成交額實現70.91億元,同比增長68.5%??萍歼M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5.5%,創歷史新高。遼寧的科技創新能力實現了新提升,科技支撐引領作用進一步增強,創新創業生態更加優化。
王大南表示:“下一步,要強化科技創新驅動的引領作用,搶占高點,依靠科技把實體經濟做強做優,增強產業發展核心競爭力,打造新時代遼寧產業振興發展的新品牌,為老工業基地振興注入科技創新內生動力。”
“破解科技與經濟‘兩層皮’問題是遼寧科技工作的頭等大事,要用科技的‘長板’補經濟的‘短板’,把科技工作的著力點放在推動產業創新發展上。”遼寧省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王大南表示。
今年4月,沈陽化工大學與海城市謙源耐火材料有限公司簽訂了“40萬噸菱鎂礦輸送床閃速輕燒技術”開發合作協議。“該技術可以使菱鎂礦輕燒反應時間由數小時縮短為2秒左右,每噸產品煤耗降低100公斤,粉塵污染降低率達到95%以上。”項目技術負責人、沈陽化工大學校長許光文介紹,項目規劃于今年底建成,將進一步推動菱鎂產業實現綠色化、高端化、集約化發展。
堅持科技第一生產力、創新第一驅動力的思想,遼寧全力打通從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強的通道,圍繞培育壯大“新字號”,改造升級“老字號”和深度開發“原字號”,目前已凝練形成了以智能制造、新材料、潔凈能源為重點的產業振興主攻方向。
走進作為國家級重要創新平臺的沈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一大批納米材料、碳材料和大型鑄鍛件等原創科技成果映入眼簾。截至2018年底,中心共承擔各類研究項目421項,申請國家發明專利101項,先后與遼陽石化機械設計制造有限公司、遼寧三三工業有限公司等就軸承、石化裝備關鍵材料研制、重大科研儀器設備服務等達成合作,對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拉動和支撐作用。
今年以來,遼寧省科技廳還實施重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科技專項,提升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能力,擺脫產業發展受制于人的現實困境。圍繞先進裝備、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現代農業、節能環保等領域創新發展需求,凝練了30個重大科技攻關項目,面向國際前沿,依托骨干企業,攻克了一批制約行業和企業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
眾多高新技術企業借勢發展,緊抓“自主創新”這張王牌,一批高端裝備產品陸續研發成功、關鍵共性技術相繼攻克,解決了遼寧產業發展多年來的“卡脖子”難題,有效提高了裝備制造業整體水平。
2019年一季度,遼寧高新技術產品增加值710億元,同比增長19.5%;高新技術企業主營業務收入1968.5億元,同比增長13.8%;技術合同成交額實現70.91億元,同比增長68.5%??萍歼M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5.5%,創歷史新高。遼寧的科技創新能力實現了新提升,科技支撐引領作用進一步增強,創新創業生態更加優化。
王大南表示:“下一步,要強化科技創新驅動的引領作用,搶占高點,依靠科技把實體經濟做強做優,增強產業發展核心競爭力,打造新時代遼寧產業振興發展的新品牌,為老工業基地振興注入科技創新內生動力。”
轉自:遼寧日報
上一篇 : 湖南長沙:“工程機械之都”的底氣與勇氣
下一篇 : 福建廈門創新創業園:"雙創之花"精彩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