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投資熱點 >
浙江:2020年將建成500家智能工廠
發布時間 2019-07-09 09:23:38 來源:中經縱橫
近日,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對外發布《浙江省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建設實施方案(2019-2022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根據《實施方案》,到2022年,浙江全省智能制造發展基礎和支撐能力明顯增強,智能制造新模式得到廣泛推廣應用,制造業智能制造水平顯著提升,累計建成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500家以上,骨干企業裝備數控化率達70%以上,機器聯網率達50%以上,研發一批智能制造關鍵技術裝備,培育壯大一批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
建設遵循相應標準體系
數字化車間是以生產對象所要求的工藝和設備為基礎,以信息技術、自動化、測控技術等為手段,用數據連接車間不同單元,對生產運行過程進行規劃、管理、診斷和優化。
智能工廠則是通過系統集成、數據互通、人機交互、柔性制造以及信息分析優化等手段,實現對多個數字化車間的統一管理與協調生產,同時對車間的各類生產數據進行采集、分析與決策,并將優化信息再次傳送到數字化車間,實現車間精準、柔性、高效、節能生產。
記者了解到,浙江省數字化車間/智能化工廠建設將以機械、汽車、電子、醫藥、石化、紡織、輕工、建材、冶金等行業為重點,主要分為離散型、流程型制造兩類,每類數字化車間/智能化工廠建設都要遵循相應標準體系要求。
以離散型制造為例,離散型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建設標準要素涵蓋車間/工廠設計數字化、產品設計數字化、制造過程裝備數字化、制造過程管理信息化、數據互聯互通、物流配送信息化、能源資源利用集約化、綜合經濟指標等幾個方面的要素。根據綜合經濟指標標準,離散型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要實現生產效率提高20%以上,能源利用率提高10%以上,運營成本降低20%以上,產品研制周期縮短30%以上,產品不良品率降低20%以上。此外,還要求關鍵制造裝備采用人工智能技術,通過嵌入計算機視聽覺、生物特征識別、復雜環境識別、智能語音處理、自然語言理解、智能決策控制以及新型人機交互等技術,實現制造裝備的自感知、自學習、自適應、自控制。結合行業特點,基于大數據分析技術,應用機器學習、知識發現與知識工程以及跨媒體智能等方法,在產品質量改進與缺陷檢測、生產工藝過程優化、設備健康管理、故障預測與診斷等關鍵環節具備人工智能特征。
五大任務保駕護航
根據《實施方案》,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廳提出了五大任務,確保方案順利實施。
一是遴選入庫項目。根據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培育創建項目入庫申報條件和要求,由企業自愿申報,經過地方推薦、專家評審后,每年遴選一批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培育創建入庫項目。
二是制定評價標準。參照國家有關智能制造評價指標體系,結合浙江省實際,重點圍繞離散型、流程型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建設,制定貫穿設計、生產、管理、服務等制造活動各個環節的智能制造評價方法,為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培育創建對標提供科學依據。
三是開展診斷和評價。由浙江省經信廳牽頭會同有關部門,依托國家、省級智能制造咨詢機構、浙江省智能制造專家委員會、智能制造系統解決供應商等第三方力量,組織專家對培育創建入庫項目進行診斷和評價,評定企業智能制造等級,確定一批省級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試點示范項目,樹立一批智能制造標桿企業,并公開予以發布。
四是建設服務平臺。鼓勵工程設計院、信息工程與服務公司、自動化成套公司、大型控制系統供應商發展成為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搭建智能制造公共服務平臺,為相關企業提供檢測認證、咨詢診斷、技術轉移、資源對接和市場推廣等服務,助力浙江省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培育創建工作,帶動企業、區域、行業智能制造水平提升。
五是強化政策保障。進一步加強各級財政專項資金對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建設的激勵與支持,及時總結和推廣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培育創建經驗,引導帶動相關行業企業和產業集群加快發展智能制造。同時,推進新興技術在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培育創建中的應用。引導企業加快人工智能、5G、工業互聯網、工業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技術與企業生產工藝、業務流程的深度融合,培育形成一批效果好、成本低、易推廣的新興技術應用模式,并在相關行業領域復制推廣。 (浙 信)
轉自:中國電子報
上一篇 : 甘肅:化工成為全省第一支柱產業
下一篇 : 四川裝備制造老企業掀起創造新熱潮